第223章 得道多助(2/2)
一周后,风铃渡大桥中标单位结果出来,为渭南市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当中标单位进驻工地时,风铃渡几千名群众沸腾了,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简直比过春节还高兴。那个长年负责摆渡的老郑头更是高兴无比,每当有村民过河时他都会无比自豪地说,”怎么样,被我言中了吧,大桥终于开始建了,那天王市长下来暗访特地停车下来就站在北岸问我风铃渡情况,一开始我不知道他是市长,还以为他要过河呢。后来有人打电话找他,另一个人叫他接电话喊他王市长我才知道,当时我就对他说,你来了,风铃渡建桥就有希望了。″老郑头自信地说。</p>
”郑大爷,为什么他来了建桥就有希望了,你根据什么判断的?″船上一个小伙子不解地问。</p>
“为什么?凭的就是我的经验!我在这里摆渡了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市长会私自跑到风铃渡来视察民情。这要是放在古代,那可是相当于州府啊!他这种行为应该被称为暗访。那么,古代的官员们为什么要进行暗访呢?因为他们想要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到百姓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解决百姓的疾苦。因此,你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书籍还是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官员形象。这些官员都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人,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民间实情来解决百姓的疾苦。所以说,王市长的到来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但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敬意。″老郑头侃侃而谈。</p>
”你们知道嘛,王市长特别年轻,也就三十来岁,长得也特别英俊,真了不起,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市长,而且还是关心我们百姓疾苦的市长,他来当市长真是我们风铃渡所有百姓的福气,等大桥建好了,我们一定要在桥头给他立块功德碑,让风铃渡百姓及子子孙孙都记着他。″老郑头继续道。</p>
”对!郑大爷,到时就由您老人家牵头,风铃渡几千口人没有您不认识的,您老德高望重,由您提出来大家肯定都会积极响应,饮水思源,过桥不忘建桥人。″一个乘船小伙子说。</p>
“你们知道吗?我听说王市长不仅成功地从省里为我们风铃渡争取到了建桥资金,还额外多要了四百万用于我们三个村铺设水泥路!到时候,我们风铃渡每个村庄都将通上水泥路,不再惧怕下雨天和秋季连阴天的影响。你们说说看,王市长是不是为我们考虑得非常周到呢?”老郑头接着说。</p>
王伟江的这一举措实在令人佩服!他成功地将风铃渡四千多人的心紧密地凝聚在一起,让人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支持。不仅如此,王伟江作为一名政府官员,通过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也间接地提升了政府的形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政府的形象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每一个政府官员的行为所塑造的。只有当官员们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时,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每一位政府官员的言行举止,确保他们以公正、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履行职责,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p>
不仅如此,当风铃渡大桥开工建设消息传到渭南市政府和市委时,同样也引起不少领导惊讶,尤其是了解当年大桥没建成内幕的领导们更为吃惊,要知道风铃渡建桥款省里在八年前就拨下来了,因某些领导一点格局没有,私自挪着它用,谁还有胆量和本领敢第二次再找省里要钱,而且还就真要来了。若不是真心为百姓,看不下去风铃渡百姓常年无路可走的苦,谁愿意冒这个风险去省里二次为风铃渡百姓要建桥钱,恐怕在渭南市找不到第二个人,只有他王伟江愿意去干。通过这件事,在市里四套班子当中不少领导对王伟江已经另眼相看,内心除了佩服他的勇气、能力外,还产生了敬佩,慢慢地得道多助,在他身上得到应验。</p>
喜欢草根之官道风流请大家收藏:()草根之官道风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