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实际困难(1/2)
有了先前的良好印象,楚良才来到康城之后心情还算不错,这里虽然目前看起来有些破败,但只要地方官员勤于政事,改变只是迟早的问题,尤其是见到康城主事韩琦年轻又不失沉稳的气质,这让他十分满意。</p>
远征军出发之前,楚良才就已经预感到,未来会有诸多的疆域加入大兴王朝的版图,因此早就请示过承德皇帝赵毅恒,从朝廷调拨一批年轻的后备官员加入远征军队伍,目的就是让这些官员填补新增区域的官员空缺。</p>
楚良才当然清楚,朝廷不可能把那些成熟老练、有家有室的官员派给他随军,但起码这些年轻官员有过一定的从政经验,无家无事反倒是一个优势,而他能给予这些官员的机会,只有远征军取得胜利之后才能做出决定。</p>
尽管如此,想要达到楚良才的标准,这些年轻官员的个人素质都是有待提高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没有给这些人太大的希望,他们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打磨和品行的考验才有可能成为主政一方的中坚力量。</p>
远征军从申州到达宛城,这些后备官员才第一次有机会通过宛城府衙的建设得到实际的锻炼,期间楚良才虽然没有亲自出面去参与辅导和检验,但私下里对这些后备官员的情况也算有所掌握,而那个时候宛城的官员需求量也仅是很小一部分而已。</p>
大部分的后备官员后来都随军到达了夏州,楚良才干脆就把这些官场上的新兵蛋子交给老油条蒋卫平去管束,而彼时蒋卫平已经清楚地知道,他未来的战场就在吐蕃,国师带来的这一大批年轻官员们很有可能成为自己未来的部下,所以十分上心的加以教导。</p>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官场之道楚良才向来玩不转,因此将后备官员交给蒋卫平以后,他就做起了甩手掌柜,反正这些人将来都是由蒋卫平去用的,他要是参与其中很可能起反作用。</p>
如今事实证明,蒋卫平把这些年轻官员们培养的很好,尤其这个韩琦他是一百个满意,不仅待人接物十分得体,而且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康城府衙收拾的井井有条,无论吐蕃官员还是其他下属都对其尊敬有加,并且能够把新政顺利推行下去,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他这个人有着出色的理政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p>
楚良才来到府衙后,韩琦想的并不是安排人员伺候吃喝,而是询问楚良才是否愿意在他的带领下看看康城的具体情况,楚良才自然不会推辞,还没怎么歇歇脚,便跟着韩琦这位主事官转遍了大半个康城。</p>
有些话,坐在房间里不好直接讲出来,但是领着国师走一走康城,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在谈论公事的时候就顺带着提出来了,既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有揭短告状之嫌,同时还把康城目前面临的问题具象化,这就是韩琦的聪明之处。</p>
当然,国师亲自驾临康城,招待还是必须有的。傍晚时分,韩琦叫来了康城的驻军统领林之祥以及他的吐蕃副手普巴,几个人就在康城府衙为国师楚良才接风洗尘。</p>
如今看起来,韩琦更像是完全融入了康城这片土地的原住民,虽然尽心为国师准备了大兴口味的餐食,可他自己却和普巴一样,大口大口地吃着吐蕃餐食,就连林之祥似乎都被吐蕃化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